2020年6月29日,《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召开了第八届编辑委员会换届会议,受疫情影响,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直播形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杂志社副社长陈飙主持。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出席会议并致辞,《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主编廖玉华教授代表第七届编委会作工作报告,常务副主编程翔教授主持互动交流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近90位编委共聚云端,共谋《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未来发展。
1 杂志影响力稳步提升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创刊于1985年,至今已历35载春秋,是协和医院杂志社创办的第1个期刊。廖玉华主编代表第七届编委会作工作报告,对《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引领学术热点,不断创新,取得的不凡成绩进行了总结。
1.1 影响因子大幅增长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核心影响因子由2015年的0.384攀升至2019年的1.053,扩展影响因子由2015年的0.575攀升至2019年的1.506,在21种心血管病学核心期刊中名列第5(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1.2 稿源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来稿量逐年攀升,从2015年的1502篇上升至2019年的2105篇,创历史新高;退稿率逐年上升,刊发率持续下降,稿件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杂志始终坚持“突出临床、面向临床、服务临床”的办刊宗旨,筛选优质稿件,所刊载的文章紧紧围绕临床医生们的所思、所想、所惑、所盼,充分反映了国内外心血管病领域的最新进展。
1.3 核心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在全体编委的刻苦努力和精心培育下,杂志继续被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RCCSE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并于2015、2017年分别荣获第九、十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1.4 主编论坛群体传播效应显著
2015年《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创刊30周年,特邀廖玉华、王新房、霍勇、董念国、邹云增、曾秋棠、谢明星、马长生等业界著名专家教授针对其各自擅长领域撰写主编论坛,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均远超同期其他稿件,取得了十分良好的群体传播效应。
1.5 指南与共识表现亮眼
本届编委会重点组织指南与共识类文章,2015年至今,《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先后发表6篇指南与共识。截至2020年5月31日,累计被引频次高达129次,累计下载频次5574次。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于2020年2月21日在线发布《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心血管病治疗与管理专家建议》,在短短3个月内,该文即已被引用6次,下载频次更高达1554次,为疫情期间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与管理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取得了十分良好的社会效益。
2 编委力量进一步充实
第八届编委会队伍进一步扩大,共选举编委119名,其中主编1名,常务副主编1名,副主编12名。另外,新一届编委会首次遴选青年编委11名,为编委会注入了新活力。廖玉华主编为第八届编委会编委代表颁发聘书,并对新一届编委提出要求:响应国家科技部的号召,把论文发表在祖国大地上,积极将自己及其科研团队的优秀研究成果投送到《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应充分履行编委职责,按时完成审稿任务,提高审稿效率,严把稿件学术质量关,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充分发挥各自亚专科领域的优势,结合国内外热点,积极策划优质选题,并组织指南与共识,撰写高质量专家论坛、临床研究等稿件,扩大杂志影响力;利用各种场合宣传期刊,提升期刊的知名度。
3 群策群力促杂志发展
常务副主编程翔教授主持交流互动环节。围绕如何提升杂志学术影响力及促进杂志的长远发展,副主编马长生、谢明星、邹云增,以及袁祖贻、李为民、李新立、朱天刚、魏盟、李悦、李建军、卢永昕、曹丰、杨清、唐熠达、曾春雨、刘梅林等编委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廖梦阳、程敏、李玉曼等青年编委亦踊跃发言,提出了独到见解。
3.1把握政策导向,增强期刊竞争力
多年来,中文科技期刊在与国外科技期刊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大量优质的原创性稿件外流。对此,程翔、袁祖贻、曾春雨、李建军、李悦、魏盟等教授均提出优化办刊土壤对期刊发展至关重要,呼吁从国家政策层面鼓励向国内核心期刊投稿。为推动国内外期刊的同质等效使用,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试点成果已发布,《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应抓住机遇,把握政策导向,增强期刊竞争力。
3.2追踪热点,重视指南和原创文章
内容质量是期刊发展的根本,李为民、曹丰、卢永昕、程敏等教授均提出要关注前沿动态,追踪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策划重点专题,同时要重视指南与共识以及重要的原创性文章。编委会凝聚了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要经常性地就热点问题及重要议题开展交流与讨论。
3.3重视宣传推广,提升杂志影响力
做好宣传推广是提升杂志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唐熠达、刘梅林、曾春雨等教授均建议,要利用会议等各种场合进行宣传推广,增加受众,扩大覆盖面,提高杂志知名度,为杂志吸引优质稿源;同时,重点文章也要及时通过新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推送,提升影响力。
3.4创新刊载形式,全面展示科研成果
青年编委廖梦阳等教授建议今后增加视频和音频的展示,使内容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既能立体化地展示科研成果,又能更好地适应青年读者的需求。
最后,廖玉华主编归纳了编委们的真知灼见,指出要努力优化土壤环境,促进杂志发展。他对支持和鼓励杂志发展的编委表示了感谢,相信在新一届编委会和编辑部的齐心协力下,《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廖玉华主编作工作报告 颁发聘书
(姚荣华,廖玉华)